記者:
發(fā)布時間:2025-05-16 10:32:44 編輯:季肖寒 來源:南通網昨天上午,走進崇川區(qū)虹橋小學的“紋印部落”工坊,仿佛置身于一座傳統(tǒng)與現代交融的藝術殿堂。五年級一班的學生袁詩涵正專注地在吹塑板上雕刻青銅紋樣,她手中的刻刀靈活游走,將古老的紋飾重新詮釋。在一墻之隔的數字AI坊里,學生們通過算法生成屬于這個時代的紋樣新解。這種“左手傳統(tǒng),右手未來”的教學場景,正是該?!凹y印部落”課程體系的日常剪影。
當商周青銅紋遇上3D打印,當藍印花布邂逅AI設計,虹橋小學的“紋印部落”以紋樣為文化密碼,構建起傳統(tǒng)美學與未來教育對話的橋梁。這個集全校之力共同打造的美育項目,近日斬獲全國中小學美育改革創(chuàng)新優(yōu)秀成果一等獎,其創(chuàng)新實踐為新時代素質教育提供了鮮活樣本。
“紋樣的‘紋’也是文化的‘文’,紋印就是文化的痕跡。”項目負責人孫智明介紹,虹橋小學從10年前吹塑板版畫教學起步,逐步發(fā)展為涵蓋8大地域非遺、12個歷史時期紋樣體系的課程群。通過獨創(chuàng)“三維融合”教學模式——時間上貫通商周至明清的紋樣演變,空間上整合南通藍印花布等地方非遺,技術上串聯拓印、建模、3D打印等跨時代技藝,讓美育成為穿越時空的文化之旅。
該項目還在理念創(chuàng)新、教育實踐和展覽呈現上獨具優(yōu)勢。項目突破傳統(tǒng)單一技法教學,將文化傳承、美育啟蒙與“德智體美勞”五育教育有機融合,堅持“完全交給孩子”的理念,確保作品呈現原汁原味的兒童視覺語言,展現純真、自由的創(chuàng)造力,同時創(chuàng)新“體驗即展覽”模式,設置活字印刷機等可操作裝置,讓觀眾親身參與拓印、印刷等互動環(huán)節(jié),使藝術體驗更加生動深刻。
“這個項目只是我們學校美育浸潤行動的一個方面?!焙鐦蛐W副書記陸偉偉介紹,學校自1995年起就開展美育實踐課題研究,開發(fā)了“綜合版畫”“紋樣生活”等20余個課程,結合社團及德育活動,建構起自研、自省、自創(chuàng)的兒童美育學習新樣態(tài)。
作為新村配套小學,虹橋小學有23個班、1151名學生,新市民子女占50%以上。因此,學校特別注重美育的普惠性,以美育來融通其他各育的育人方式?!霸谏鐖F中,有專業(yè)的美術老師給我們講解一些刻板印板的技巧,帶領我們一起投入藝術的創(chuàng)作中。”來自六年級一班的張藝涵是此次國賽的主講選手之一。從踏入虹橋小學的校門伊始,她就浸潤在這樣的美學空間中?!敖佑|到紋樣后,我更善于去發(fā)現美、感受美,然后去創(chuàng)造美,也跟著紋樣一起穿越時空,了解了不少古代的知識?!?/p>
目前,虹橋小學校園內建成“設計師”展廳、“藝格·美術館”、“紋藏”博物館以及10個學生自研、自建、自賞藝術工坊,為學生成長提供了多樣態(tài)場所,打造出五育并舉、學科融合的校園文化生態(tài)圈。
記者盧鋮卉